淄博市妇幼保健院(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)新院区门诊医技病房综合体标段二工程位于淄博新区公园北路以南、天津路以东,临近齐盛湖公园。工程由1-9#楼组成的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,主要包括门诊、医技、病房楼、办公、车 ...
淄博市妇幼保健院(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)新院区门诊医技病房综合体标段二工程位于淄博新区公园北路以南、天津路以东,临近齐盛湖公园。 工程由1-9#楼组成的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,主要包括门诊、医技、病房楼、办公、车库、餐厅、厨房等,是一所集医疗、保健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。工程占地面积9.8460公顷,总建筑面积177588.42㎡。 工程地下2层为升降式停车库,地上16层,一至四层为门诊、急诊、体检、行政、医技等功能区,五层及以上为标准病房,总建筑高度70.1m。1#楼为CFG桩基,其他均为天然地基,框架—剪力墙结构,抗震等级一级。 本工程电气、给排水、智能化、暖通及电梯五大系统设计齐全,设供氧吸引、呼叫中心、集中空调系统、烟感报警、自动喷淋及监控系统等,暖通分为防排烟系统、新风系统及空调系统,其中手术室设专业洁净空调系统。 采用BIM技术的原因 项目为淄博市在建规模最大,财政直接拨款,省级重点工程,社会影响力大。工程自开工即确定“鲁班奖”的质量目标,施工前进行创优策划,确保一次成优。 工程地基基础复杂,独立基础、下卧式车位等标高多,形成多坑相连且坑基底标高不同,边坡控制难度较大。建筑外立面造型复杂,混凝土现浇结构外悬挑4.5m。 项目体量大,专业综合性强,协同要求高,土建、机电安装、钢结构、幕墙及装饰阶段各专业之间交叉作业,需要综合协调管理。 建筑层高低,管线多,交叉多;管线综合排布密集,提升建筑使用净高难度较大,联合支架的设计安装尤为重要。 三维场地布置 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场区的提前规划,合理划分办公区、生活区、生产区。根据施工需要及进度安排,通过BIM技术建立好的模型对施工平面组织、材料堆场、现场临时建筑及运输通道进行模拟,调整建筑机械(塔吊、施工电梯)等安排。 楼层管线综合排布 碰撞检查与调整 本工程为医疗综合体建筑,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楼层区域划分,在土建、机电两大专业都完成了相应的建模工作后,通过Navisworks自动完成碰撞检查,生成碰撞报告,利用BIM模型和虚拟显示技术对项目的关键点进行3D模拟,事前对图纸设计错误进行预警并修正,避免因此而导致的成本增加与工期延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。 土建和机电专业根据碰撞检查结果进行实时的协同优化设计,完成碰撞问题的解决并得到各专业的确认,进行3D漫游模拟,提高工作效率。再利用BIM模型输出机电综合管线图、剖面图、单专业图、三维轴测图、图片、动画,讲解给施工班组,使班组明确掌握图纸设计意图和管线安装层次规则,避免了图纸的误读不理解造成返工。 净高分析与调整 由于1#病房楼设计标高较低,结构梁截面尺寸大,机电方面管线多,造成标准层走廊吊顶标高低,通过BIM技术合理优化各管道布置,在对使用功能没有影响的前提下提高吊顶标高,得到甲方与设计院认可。 在综合管道优化完成后,针对工程设计了联合支架 设备机房内设备综合优化布置 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交底,三维方案模拟分析 工程建筑外立面设计造型复杂,在结构施工过程中,在21.8m标高,1/AP轴位置处,现浇混凝土结构外悬挑4.5m。 我们通过施工模拟,为不影响下部施工,我们采用悬挑支模方式,并通过BIM建模进行三维立体交底,各项措施提前考虑到位,实现安全施工。 采用“建筑外墙悬挑结构三角钢支撑施工方法”专利技术,解决了高空、大悬挑、重荷载结构的支撑问题。顺利通过专家论证,结构施工质量好,未出现安全问题。 工程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复杂,独立基础、下沉式车位、集水坑、电梯井等形成多坑相连,坑底标高不一致,施工难度较大。工人在土方开挖、清槽时,无法正确分辨,容易出错,通过运用BIM三维实景交底技术,能够直观的看清基坑的真实情况,避免施工错误,加快了施工进度。 屋面综合排布,实现创优策划方案的可视化,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。减少后期因方案策划不到位、布置不合理导致的后期返工。 5D工程量统计和材料计划,根据建立参数化的信息模型,按照需求利用REVIT软件明细表功能,统计标准层管道工程量,为预算造价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。 基于BIM云服务平台的移动终端模型管理 本项目试点采用基于云服务平台的建筑信息模型,试验将手机移动设备引入工程管理。所有的项目成员都可以通过桌面终端、移动设备和网络界面查看项目信息,开展模型调整和冲突检测,从而使BIM技术贯穿从设计到施工到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整个流程。 施工现场的材料、构配件等分类排放,所有材料使用及模型全部上传至手机APP,施工人员通过手机客户端,可随时了解构件的名称、使用功能、构成材料、养护情况、施工工艺流程等详细资料,方便现场的施工管理。 |